SDL-STEM促進「看得見」的多層學習顯證
救恩書院
參與In-STEM 計劃前。。。
救恩書院自2016/17學年開始,參與由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研究中心舉辦的不同支援計劃,致力將自主學習(SDL)融入STEM教育,透過跨學科課程,發展學生STEM相關的學科知識及技能、21世紀能力及正確的價值觀,但教師團隊坦言,團隊多年來仍在摸索適用於STEM教育的評估方法。
學校在2021/2022學年的突破 – 「糅合教學與評估的SDL-STEM學習設計」
校內STEM多層領導團隊透過In-STEM計劃,在2021/22學年,發展出全新的校本SDL-STEM跨學科課程,讓中一學生透過自主學習,以紅豆製造暖包贈與家中長者。新課程內容多元化,例如科學科先與學生討論棄置市面上出售的暖包所帶來的問題,從而探索製造可循環再用環保暖包的需要及可行性,讓學生了解能量轉化的概念;家政科帶領學生設計及製造存放紅豆的袋,讓學生在科學科進行測試,了解暖包袋的物料及體積對放熱能力的影響;新課程亦緊扣校內的「跨課程語文學習」,學生學習運用英語撰寫簡報講稿及製作短片,以英語介紹及推薦其暖包,宣揚環保暖包的好處。與以往不同,教師今年嘗試在整個的SDL-STEM學習設計中,透過不同方法,收集學生在不同階段的學習顯證,以促進學生的「作為學習的評估」及教師的「促進學習的評估」,新課程設計糅合SDL-STEM教學與評估,充分顯示出教師的評估素養。
學生的突破 – 看得見的「嚴謹的科學探究及公民素養」學習顯證
因為有着清晰的共同願景,就是透過全新的SDL-STEM跨學科課程,培養學生對長者的關愛及對環境的尊重,整個課程內容緊扣長者的特質及需要,例如學生在自定微波爐加熱暖包的成功準則時,需充分考慮長者的舒適度,並透過嚴謹的科學探究,找出最合適長者的暖包溫度範圍;部份學生更以圖畫代替文字及不同顏色製作暖包說明書,讓長者更容易掌握暖包的使用方法,務求讓他們可以安全地享受暖包帶來的溫暖。從學生的種種學習顯證,包括科學探究的數據分析與結論、環保暖包、暖包說明書、匯報講稿及錄影、以及家中長者對暖包的回饋等,教師非常欣喜看到,學生在這次的SDL-STEM學習過程中,所作的不同決定,均反映出他們的同理心及環保意識。
點止暖包咁簡單?
學生的在這個研習主題遠遠不止製作暖包本身。他們連暖包背後相關的事宜也考慮得周到。從環保方面,學生透過新聞了解市面出售的暖包的設制原則以及其原料帶來的環境問題,因而選定以可重用的豆類作為暖包的發熱物料。效能方面,學生相信使用環保物料不一定會降低發熱效能。他們以公平測驗及數據分析,找出各種發熱物料的可以達到的最高溫度以及能維持溫暖的時間等。在親手裁好暖包的外袋後,學生希望長者能正確及安全在使用暖包,製作簡單的說明書(例如加熱時間及火力)。最後,學生便向家中的成員介紹暖包及邀請他們試用,為暖包各項指標評分。學生便能根據意見作出檢討及優化設計。這個研習過程「不止暖包咁簡單」。學生經歷了嚴謹的科學探究流程,也培養了關顧長者和愛護地球的重要價值觀。
教師的突破 – 以設計「有用的學習產出」推展多元化的學習顯證
教師均認為與家長分享學生的學習顯證,讓接受暖包的長者於學生設計的評估表中,就各項成功準則的滿意度作出評分,是一個非常好的決定。有教師表示,部份學生知道暖包及說明書會與家中長者分享,便主動用心修改說明書內容,令內容更清晰及吸引;亦有學生多次追問教師,希望取回自己製造的暖包,教師發現,學生對學習的擁有感較以往高, 整體上學生喜歡及積極投入自主學習。另外,教師亦透過學生對相關科學探究的反思,通過問卷調查 (如對以下選項評分(1: 非常不同意; 5: 非常同意),「我清楚今天的科探目的」,「我清楚今天的科探步驟」),了解學生的SDL-STEM 學習經歷,並上載數據到網上平台與學生進行討論,幫助學生更掌握自己的學習過程及發展他們的元認知。
學校管理層的突破 -透過設計「合適的學習架構」促進多層級學習
STEM多層領導團隊坦言,新課程的融合過程困難及需時,但多得不同學科的支持,令新課程內容整全而多元化。他們亦非常感激學校管理層,無論在增加課時、教學資源、教師的學習機會及探究空間等方面,都積極為團隊「排除萬難」。因為有着共同願景,學校管理層為校內多層級建立有效的學習架構,一方面讓教師有機會參與不同支援計劃,提升SDL-STEM 相關的知識和能力;亦透過正式成立STEM小組,促進組員間的(恆常、即興、不同渠道)溝通,促進教師互動及課程融合;更透過共同備課,鼓勵教師同儕學習,讓教師明白共同備課在發展新課程的重要性。儘管課程發展過程困難,但看到學生在STEM相關的學科知識及技能上,特別是透過科學探究優化工程設計方面、自主學習、21世紀及語文能力、同理心及環保意識等,都有所提升,團隊更有信心,在將來繼續推展SDL-STEM的跨學科課程。
層層相扣的領導和協作互動為看得見的「多層學習突破」提供學習條件
STEM多層領導團隊深深體會到,要在校內成功推行SDL-STEM教學創新,需要不同層級的持份者參與、一起學習和為其他層級提供合適的學習條件,以今次的跨學科課程為例,教師為學生提供合適的學習條件,讓他們有時間及空間探索,自訂探究問題、設計探究步驟、仔細分析探究結果,從而得出結論;而中層管理人員則致力為教師提供共同備課及觀課等學習條件,讓他們進行討論及嘗試,持續改進相關課程;管理層提供的學習條件讓團隊有時間及空間與校外相關組織同儕學習及交流,擴闊團隊視野。團隊表示,假若教師能在跨學科課程發展的過程中,享有更多的探究空間和合適的學習條件,學生享有自主學習的空間亦會相對提升!



「以全方位自主學習推展校本STEM課程」計劃由優質教育基金贊助
此計劃產品版權屬優質教育基金擁有,未經許可,不得翻印以作商業用途
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跨學科課程
中華基督教會馮梁結紀念中學
參與In-STEM 計劃前。。。
雖然中華基督教會馮梁結中學的教師普遍認同STEAM跨學科課程的重要性,但課程整合過程面對不少困難,學校未有整存的校本STEAM跨學科課程。
學校在2021/2022學年的突破 – 由五科共同發展的STEAM跨學科課程
通過與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研究中心(CITE)團隊年多的同儕學習,In-STEM多層領導團隊在2021/22 學年,發展了一個全新的跨學科課程,糅合了創意工程設計及科學探究。透過課程融合及細緻的學習設計,五個科目的教師,包括電腦科、綜合科學科、數學科、視藝科、基本科技科,讓學生選擇合適的暖包及製作相關容器,送贈長者,從而發展學生STEAM相關的學科知識及技能,以及培養他們對環境及人文的關懷。這個課程融合過程殊不簡單,需要團隊內各科教師用心了解不同科目的內容,並就着相關的跨學科課程所定立的主題及教學目標,在課程及教學層面上作出調整,並在各自的課堂內,推行這整全的跨學科課程。
學生的突破 – 綜合應用知識
全新的跨學科課程讓學生學習及綜合應用不同STEAM相關的知識及技能,例如電腦科率先帶領學生透過編程,製作Microbit 測溫儀,並進行測試;科學科則將教學目標聚焦在市場上的產品表現測試及恰當的實驗程序和量度技巧上,透過科學探究,讓學生測試市面上兩款暖包的放熱能力,加深學生對暖包成份及功能的了解,並為電腦科所製作的測溫儀提供反饋;數學科教師與學生進行測試數據分析及討論,以數據帶動決策,決定那一款暖包效適合長者, 除實驗數據外,也需根據環境友善,價格、舒適度等因素,作出合理決定,學生繼而進行匯報及互評,透過分享學習顯證,促進同儕學習。In-STEM多層領導團隊喜見學生的思考比之前更深入和廣闊,多元化的學習及知識應用,令學生無論在知識、技能,對老人家的關顧及對環境的愛護等方面都有所提升。
為長者「用腦探究」、「用心設計」、「用手組裝」的暖包
在製作暖包的研習過程中,學生以長者為中心,要兼顧暖包由內至外的一切事情。他們關心長者使用暖包時會遇到的安全問題(如過熱),所以透過公平測試分析市面上不同品牌暖包的發熱程度以選擇對長者安全的材料,當中克服實驗設置和數據分析的問題。他們希望長者喜歡這暖包,所以把數學和禪繞圖的知識結合,設計長者風格的暖包外袋。最後,學生想送上一份有實感的心意,所以學習根據特性使用適當的黏合劑以組裝暖包外盒送給長者,美觀又實用。
教師的突破 – 融合跨科內容
In-STEM多層領導團隊指出,跨學科課程發展加強了教師對其他科目的關注,教師除積極了解其他科目的內容外,亦思考不同科目內容的整合及共同發展空間,務求令跨學科課程內容更連貫,以達致新課程的教學目標。團隊都認為,相關的意識,對校內跨學科課程發展,尤其在課程融合方面,非常重要。例如視藝科教師刻意了解數學科的相關教學內容後,決定將數學科的旋轉對稱概念,應用於禪繞圖繪畫在暖包袋上,讓學生透過應用,對相關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更讓學生了解到學習數學科的對稱並不只是書本上的知識。為讓學生發揮更多創意,設計出適合長者的圖案,教師亦鼓勵學生創作就旋轉對稱延伸的相關設計,這個概念演化過程,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經驗。

學校管理層的突破 – 促進多層學習
In-STEM計劃讓學校領導層更具體地了解,發展及落實校本SDL-STEAM課程的策略,促進校內跨學科課程發展,有助管理層制定全面的SDL-STEAM發展方向及策略。例如學校領導層就着新的跨學科課程的設計和實施,為教師提供適切的學習條件,例如共同備課節、觀課及參與相關專業發展活動的機會等,令In-STEM團隊不斷壯大。學校領導層指出,就着今年取得豐富的多層級學習成果,學校已經決定以「擴散」為學校未來SDL-STEAM發展的重點策略,例如在未來一年學校期望加入新的科目,如音樂及語文科,並會透過細緻的課程融合,將跨學科課程以上下階段形式,在中一級別的第一及第二學期呈現,學校亦認同CITE團隊的建議,會加強兩個階段內容的連貫性,讓學生在第二階段鞏固他們在第一階段所學,令學生的學習經驗更豐富,學習成果更堅實。
突破所需學習條件
就SDL-STEAM教學創新,In-STEM多層領導團隊的教師表示,非常感激學校管理層及中層管理人員為前線教師提供的學習空間。教師強調,一個「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跨學科課程的設計及推行,非常有賴學校管理層及中層管理人員的悉心安排,例如在非常緊絀的課時內,在課程設計開始之前,已為各科組預留共同備課節,讓他們可以享有一個恆常的空間,商討跨學科課程內容及落實推行細節;學校管理層亦非常支持教師參與In-STEM支援計劃,讓教師得到不同方面的專業支援,如精神上的支持及實質意見;教師亦認為課堂觀察及之後的討論是跨學科課程發展及實踐的重要學習機會,就算今年受疫情影響,學校特意將所有相關學科的課堂錄影,並將錄影與CITE團隊分享,CITE團隊亦就相關內容作出回饋。雖然遇上疫情及停課帶來的種種困難,但In-STEM多層領導團隊,透過細緻的課程融合,成功地為學生帶來整全而多元的SDL-STEAM學習經驗。
「以全方位自主學習推展校本STEM課程」計劃由優質教育基金贊助
此計劃產品版權屬優質教育基金擁有,未經許可,不得翻印以作商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