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In-STEAM支援計劃已經進入第六個年頭,在過往五年,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研究中心(CITE)的支援團隊與本地的中小學以及特殊學校同行,透過協作課程設計,支援學校發展及推行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STEAM課程。
計劃在不同方面,包括促進跨學科課程融合、提升學生運用不同範疇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價值觀及21世紀能力等,都取得非常豐碩的成果。最令我們感到驕傲的,是計劃有效促進學校教育的範式轉移,從教師主導的科學教育,轉化為以學生主導的科學探究及工程設計過程,許多計劃學校的教師都坦言,對於學生積極參與探究及鍥而不捨地解決困難,都感到既驚訝又欣慰!
從26所參與學校的教育創新歷程,我們嘗試透過以下三個問題,探討一下未來的學校教育發展方向:
學什麼?
在現今的社會,各方面的知識和科技都不斷更新及改變,人工智能科技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因此由教師主導的學習內容未必可以幫助學生解決未來的挑戰,從26所學校的教育創新歷程,我們看到教師更重要的角色,是要讓學生透過探究,發掘對身邊事物的興趣,從中鼓勵他們主導學習,主動學習新知識及發展不同技能。
如何學?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於幫助學生應付未來挑戰,後者顯然非常重要,我們非常欣喜看到,26所計劃學校的教師團隊,不再充當知識提供者,而是擔起學習設計師的角色,為學生設計及創造學習條件及經驗,讓他們從中經歷, 反思及學習,許多計劃學校的學生表示,能夠親身經歷及主導科學探究及工程設計過程,雖然遇上不少困難,但感到非常滿足!
誰人學?
從26所學校的創新歷程,我們看到除了學生之外,教師,學校的中高層管理人員,都在這創新歷程中不斷學習,期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成效,例如教師除了學習新的知識,亦要學習成為學習設計師,以及學生的學習夥伴,充分發揮教師、學習促進者及探究夥伴等不同角色。而學校的中高層人員,就需要學習為教師及學生創造合適的學習條件,讓他們有空間進行課程及科學探究及實踐。
我們深信學校擁抱成長心態是未來學校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而當中學校的組織學習及規劃,以及不同持份者在創新過程中扮演的領導角色尤為重要。隨着26所學校累積更多教育創新經驗,在教育創新能力及多層級領導等方面有所提升,都有助學校建構未來準備(future readiness) 的軌跡。CITE會透過相關研究及不斷學習,與學校並肩同行,致力為未來的學校教育作出貢獻。